智慧社區是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,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。智慧社區是指充分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,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、舒適、便利的現代化、智慧化生活環境,從而形成基于信息化、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。
國家對于智慧社區建設的指導意見。2017年6月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》。意見提出,到2020年,實施“互聯網+社區”行動計劃,加快互聯網與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,運用社區論壇、微博、微信、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,引導社區居民密切日常交往、參與公共事務、開展協商活動、組織鄰里互助,探索網絡化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。發展社區電子商務,按照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,務實推進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建設,積極開發智慧社區移動客戶端,實現服務項目、資源和信息的多平臺交互和多終端同步。

下面談一下智慧社區的發展現狀。
首先,在我國不同地區智慧社區應用和發展差異較大
由于我國還處于智慧社區應用和發展的初級階段,使得這一發展理念在不同的區域,其應用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,我國的珠三角地區、長三角地區以及環渤海地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,其經濟發展基礎優勢較為明顯,同時對于智能社區的應用理念也接受能力也相對較強,智慧社區是建設智慧型城市的重要內容,其不僅是一種新興的建設發展理念,同時也是一種現代化的生活方式,由于受到建設成本以及消費水平的制約因素限制,使得智慧社區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應用和發展速度較快,而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,這一理念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共識。
其次,智慧社區建設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規劃
智慧社區理念的應用能夠實現建設資源的集約式應用,但是其先進的應用模式與傳統的社區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分歧,如:智慧社區要求能夠統一規劃建設,實現電費、水費以及燃氣費的遠程抄表,而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卻制約其管理目標的實現,而通訊網絡、互聯網絡、有線電視網絡的合并入戶,則更需要相關行業的協調發展局面形成,才能夠使智慧社區的建設理念得以實現。在小區建設的過程中,只有確定智慧社區的應用模式,并按照其建設參數標準進行建筑設計,能夠保證其建筑應用的協調一致性,避免在小區建設完成、用戶入駐之后又因為建筑設計的不合理,而進行重新施工、線路改造等現象,對用戶的生活造成影響。
但是,智慧社區隨著5G技術的商用的到來,物聯網技術,云計算技術等的成熟,智慧社區會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和發展,也必將促進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進步。